阅读历史 |

第709章(1 / 2)

加入书签

“还有就是服兵役制度,是不可改变的,官员们也不许再反对,否则您就算是跪死了,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唉!”

朱胖胖听完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但愿各位臣公们能接受。”

“你去问问吧,我在这里等着,告诉官员们,不要受我的影响贸然下决定,我身体还行,还能再扛两天,咳咳咳咳…”

朱胖胖刚说几句,突然一阵咳嗽眼珠子一翻,身体一歪倒了下去。

“爹…爹…爹…”

朱瞻圭一把抱着朱胖胖焦急的呼喊了起来,同时愤怒的扭头对那些翘着耳朵,探听消息的太监护卫们怒吼。

“还愣着干嘛?赶紧去传御医呀!”

一阵慌乱之后,朱胖胖被御医抢救了起来,随后不顾众人的阻拦,又跪到了暖阁的门口。

用朱胖胖的话来说,事情没办成,他不能走,只有两方都做下了决定他才能离开。

那些官员的线人们速度非常快,在朱瞻圭扶着老爹等待御医的时候,那帮线人们就找机会把消息传了出去。

牢房中,官员们一脸发愁。

根据他们的线人汇报,皇上在太孙殿下的跪求下,已经放软了口风,决定不在全国实行官绅一体纳粮,而是选择一半的国土进行试行几年。

至于哪一半实行官绅一体纳粮皇上没说,只是让太孙殿下过来,将皇上的决定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决定。

这很明显是不想接这个挨骂的名头,把这个烂皮球和这个恶名踢给了他们。

并且放下话,如果这样文官再不同意,太子爷就是跪死也没用,这很明显是逼着他们快点做决定啊。

而且根据线人消息,太子爷身体已经扛不住了,已经昏倒了好几回,每次都是被人救醒,又回来继续跪那。

太子爷的身体他们清楚,再这样来几次,恐怕真的不用等到太子爷后年登基,他们就可以准备国丧了。

难道真的要跟洪武年一样,又损失一位仁德的太子吗?

如果真的如那样,恐怕皇上为了皇太孙铺路,肯定又会来几轮大清洗,到时候倒霉的绝对是他们。

毕竟没有他们闹这一茬,太子爷也不会那么早的就走了,让皇上跟他爹一样,体验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

“各位,太孙殿下就要来了,大家考虑的怎么样了。”

杨士奇率先发言询问。

“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了,咱们能扛得住,太子爷可扛不住了,要是太子爷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将来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了。”

杨溥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依我看呀,要不就这样算了,皇上已经给台阶了,咱们就借坡下驴得了,再不给皇上面子,再这样僵持下去,先不提皇上震怒的事情,太子爷的身体恐怕就支撑不下去了。”

“可问题是选择哪一半,是南边还是北边。我们就算做了决定,那一边的人,会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如果处理不好了,又是一番麻烦事,而且咱们也落不着好,还会被人指着嵴梁骨骂。”

“哼,不接受又如何,咱们豁出命来跟皇上闹别扭,为的是谁?难道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都为了他们。”

“皇上的性格你们又不是不清楚,能到这一步,全靠太子用命求来的,否则换隔几年前,咱们连僵持的机会都没有,皇上估计早就派兵下去强行执行了。”

“也是确实如此,咱们就等几年吧,交这些钱就当给太子爷面子了,到时候哪一边掏钱了,回头科举的时候哪一边就多录取些人,也算是作为补偿了。”

众官员们七嘴八舌的商量了一会儿,最终决定了接下皇上给的台阶。

以淮河分南北,然后选择一边实行朝廷的政策,另一面继续如以前那样,不做任何改变。

他们就当这几年花钱消灾了,等回头皇上没了,太子爷登基彻底稳固了,在考虑改变的事情。

前后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咬咬牙就过去了。

但选哪一边,又成了众人头疼的问题。

选北边,北边的官员不干,选南边,南边的官员又不同意。

两方为了这个选择,隔着牢房的栅栏争吵个不休,甚至几个脾气暴的都差一点上演了全武行。

谁都不愿意自己那一方吃亏,更不想以后被人指着嵴梁骨骂。

在牢房外的朱瞻圭,听到里面的争吵,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原本他以为过来要口舌一番,才能说动这些犟驴们,没想到他这还没到,这边的人就开始商量定哪一半了。

在外面听了半天,见里面实在吵不出个头,朱瞻圭咳嗽了一声走了进去。

“参见太孙殿下!”

正在争吵的官员们,连忙拱手行礼。

“我刚才没进来,就听见你们在吵吵,你们的消息挺灵通的啊。”

众人一阵尴尬。

皇上刚决定的事情,传达的人还没过来,他们就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