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1 / 2)

加入书签

他自信满满。

黄昏先是在自己的威压下示弱,如今再这么一敲打,就不信黄昏敢不臣服于他。

黄昏见状郁闷无比。

感情自己无形之中助长了朱高煦争夺江山的野心。

关键这货还敢威胁自己。

有点麻烦。

若是让朱高煦找到了叔父黄观,到时候他一不小心说漏嘴,告诉朱高煦是自己说的建文帝还活着,那么自己的下场大概和傅洽一样。

在诏狱里永不见天日。

目睹了这一场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交锋,吴与弼轻声问到:“黄昏哥哥,他难道就是——”

黄昏点头,“朱高煦。”

吴与弼倒吸了一口凉气,讶然震惊得很,“他可是朱棣的二儿子,将来会被封王的人物,为何也会来拉拢你?”

黄昏笑着解释,“他有野心,如果能得到我的辅助,加上他自己的各种优势,实现他心中野望真不是太难。”

吴与弼确实不适合仕途。

这么简单的真相都难以推断出来。

正聊天间吴溥归来,黄昏便将朱高煦来访的事情说了一遍。

吴溥闻言并不意外。

轻声道:“如今朝堂内外已有传言,当然,颇有些以讹传讹了,说黄观侄儿黄昏因祸得福,投河不死之后成为无所不知的神……”

吴溥吹不下去了。

神个屁。

在我家里,就是个连字都认不全的毛头小子。

一天就知道瞎折腾。

黄昏笑得很嘚瑟,“那岂非这段日子会有很多人来找我算命什么的,要不咱们就趁机赚点外快?”

吴溥一个板栗敲上去,“忘记你自己说的话了?”

泄露天机太多,会遭天谴。

黄昏脑袋很疼,心里很暖。

摸了摸脑袋,问道:“吴叔,那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办?”

吴溥想了想,很快说道:“不用担心,虽然朝内臣子很想来求你指点,但朱棣盯着呢,谁敢明目长胆的来,又不是谁都有朱高煦的底气。”

吴溥虽然继续在翰林院,但私下里对朱棣还是直呼姓名。

黄昏一想也是。

话说回来,要不要去找李景隆,这货的下场不太好,可以趁机敲他一笔,反正他有钱。

转念又想,君子有所不为。

吴溥叮嘱道:“你这个职业有点特殊,千万不要和臣子走得太近,尤其是不要和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走得太近,极容易引起朱棣的疑心。”

其实这样的人,在当今天下只能为一人所用。

朱棣。

黄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朱棣还有二十多年的江山呢,自己现在就去站队,也太早了。

所以先前没有和朱高煦闹翻。

原因很简单,蝴蝶效应。

万一因为自己的到来,朱高煦最后真的成为大明天子也说不定。

正想去厨房帮助吴与弼煮饭,眼角余光看见一道黑线,闪电一般射在门廊上,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枚飞刀。

刀上插了张字条。

吴溥取下看后递给黄昏,道:“这位做事还是比朱高煦稳妥,且善解人意,能顾及你的处境,这一点让人有些佩服。”

黄昏看后顺势揉成团装入怀里,准备带到厨房烧掉。

不得不说,朱高煦反应很快。

在得知自己是可以预知的穿越者后,很快就亲自上门来拉拢,但另一位反应也不慢,为了避嫌不敢亲自出现。

但他让人盯着朱高煦。

字条上只有一句话:“请放心。”

仅三个字。

意思不言而喻,朱高炽会暗中阻挠朱高煦,让他无法找到黄观。

字条的主人是谁已呼之欲出。

朱高炽。

做事确实像他的作风,没有直接登门给自己压力,而是派人阻挠朱高煦,从而解决黄昏的后顾之忧,以春风化雨的手法收服人心。

永乐时代启幕

果不其然。

那一日后,朱高煦和朱高炽都极其安静,也没有传来黄观被捕的消息,倒是莲花桥平康坊外多了些锦衣卫的密探。

朱棣应该知道朱高煦见黄昏的事了。

并没有发作。

毕竟朱棣还是更钟爱二儿子多一些。

这段时日,应天城很乱。

死了很多人。

方孝孺最终的结局,夷族。

被车裂于聚宝门外,尸骨由方孝孺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廖铭两人收拾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德庆候廖永忠早些年因为用了龙凤之物僭制而被处死免爵——其实就是太祖朱元璋给孙子建文帝清除有威胁的老臣。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一同赴刑场,赋诗一首而死。

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