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章(1 / 2)

加入书签

很有些荒宅老妇人的鬼怪感。

老妇人起身。

拿起灯踽踽而行,穿过堂屋,来到后面的房子里,长明灯后,供奉着刘家先祖,最中间的神牌,却不是刘家先祖的,而是供奉着大明太祖。

老妇人上香,做揖。

对着太祖的神牌心里默默想着事,不知道为何,老妇人想起了上元大火案,想起了那个叫小宝庆的公主,和那个雍容华贵平易近人的徐皇后,又想起了上元大火案中无辜惨死的数十条人命。

思绪又飘摆,老妇人又忆起长街奔马案。

都是无辜百姓惨死。

心头越发愧疚。

许久,才自嘲的笑了起来,自问自答,“又能怎样呢,事情了这个地步,总是会有无辜的人付出代价,天子帝座,王朝国祚,都是白骨盈堆起来的啊。”

而历史只会记住那些将相帝王,却记不住那些默默无闻死去的人,历史只会在书上写下一行数字,无数条鲜活的生命,成了那数字中的一个部分,他们存在的意义,已被雨打风吹去。

甚至有些人,连那串数字都不是,比如当年唐朝在西域的都护府,连大唐换了天子都不知道,这样一群人,历史可曾记下他们的名字?

可曾记下他们那十四年的苦难岁月?

没有!

老妇人越发伤感。

默默回到书房。

她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

就在门外黑暗里那群狗鼻子的眼底下做的,恐怕他们永远也想不明白,自己是如何做到那些事情的,不过不重要了。

明日之后,梅殷若是成功,则这些事就会成为自己的富贵。

若是失败……

没人知晓。

但自己还是会死。

死么……

多正常的事啊,我一个老妇人怕什么死呢。

现在无事可做,老妇人也睡不着。

她只剩下一件事。

等。

她会一直坐在这里,等着天色微微明,等着应天城苏醒,等着街上鞭炮声,等着那刀锋起街巷,等着那血流漫青砖。

等着锦衣卫破门而入将她押入诏狱。

或者等着梅殷的人请她去往紫禁城。

若是前者,老妇人没有半点怨言。

人呐,做了事,就怪不得别人。

若是后者,老妇人也不会觉得欣喜,终究是他人的繁华,半只脚走进棺材的老妇人做的这一切,不为自己。

她无子嗣。

就算成为功臣,再多的富贵繁华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倒不如青灯古卷,走在先贤的道路上来得洒脱快意,没准还能在青史长卷上,胜过亿万沙场卒,留下那么一个名字。

老妇人没来由的想起了一句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老妇人倒是觉得,深藏功与名,更为洒脱。

可惜,这是诗仙的诗。

老妇人可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来更改诗仙传世佳作。

等待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但老妇人丝毫不觉得难受。

只觉得放松。

是啊……

一切都将落幕,她已承受了太久,无论成败,她都解脱了。

老妇人呢喃了一句,“真累啊。”

心里有些后悔的。

早知道……当年就不写那首诗了,也就没有今日坐在书房里等待着明日的老妇人。

老妇人,刘莫邪,大明太祖御赐女秀才。

垂垂老矣。

欲书名讳于史书。

————

比天子更高远

建初寺,老和尚道衍坐在灯下看佛经,一畔有个中年人无所事事的对弈,手执黑子,落子极快,每落一子,看着佛经的老和尚略一停顿,沉吟着回一句。

于是中年人又帮着落下一白子。

杀了个旗鼓相当。

可见道衍棋力之深,他几乎是在下盲棋。

中年人自然是朱棣。

徐皇后前脚刚从坤宁宫离开,还没走到徐府时,朱棣后脚就出发,直奔建初寺,反正明日也是要出来的,不如今夜就到建初寺住下。

两盒棋子堪堪落完。

朱棣恰好胜了一子。

越发显示着老和尚的棋力之深——臣子你当然是不好意思赢天子的,但输也只输一子,这无形之中碾压了朱棣。

朱棣也知道,道衍是给自己留面子。

丢开棋子,上半身稍稍后仰,双手撑在背后的地毯上,问:“老和尚,你觉得黄昏这人究竟如何,实不相瞒,之前那一次,就是张定边后人出来指证黄昏是明教的人,那一次我确实是想杀他的,再将计就计,说梅殷陷害忠良。”

老和尚将佛经放到腿上,抬起头,倒三角眼里浮起笑意,“那确实是你的风格,不过幸亏你没做,要不然就是白白损失了一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