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7章(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李景隆有口谕,为何不早早宣读,偏偏要此刻宣读,难道此事和黄昏有关,三人心头闪过一道闪电:难道黄昏就是在逼这道口谕出来?

所以他才主动认罪!

简直疯狂。

为了逼一道口谕出来,竟然拿自己的头颅,不,是拿整个黄府的头颅来赌,太疯狂了。

众人都陷入懵逼之中,一时之间忘了跪下领旨。

唯有老和尚姚广孝跪下。

李景隆见众人愣在原地,咳嗽一声,提高了声音,大声道:“陛下口谕!”

一语惊醒梦中人。

所有人急忙跪了下去。

大殿上龙椅旁边的朱高燧也惴惴不安的起身跪下,道:“儿臣并众多臣工接旨。”

李景隆很有些意气风华,从陛下登基以来,他本来位极人臣,看起来要走向人生巅峰了,然而随着靖难功臣的粉墨登场,李景隆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而陛下也因为种种原因,不敢重用自己并给以自己实权,自己在一步步的被边缘化。

国公?

左柱国?

简直是笑话,自己这个国公还不如一个伯爷侯爷,连太子太师都被剥了。

但是今天——李景隆感受到了他应该有的荣耀和尊重,他也感受到了,陛下对他还是有情的,要不然这么重要的事情会让他来?

姚广孝完全可以。

李景隆咳嗽一声:“黄昏并徐辉祖等人出使安南后,朕接见安南旧臣裴伯,又见陈朝后人陈天平,知悉胡汉苍篡国一事,朕怒之为甚,然两国交好,朕不愿见兵锋事于两国百姓,然胡汉苍父子篡国之事,殃及我大明威信,不可不谨慎待之,乃令人南下追赶使团,带朕口谕,着令黄昏和徐辉祖择机行事,致有国书出现之事,实乃朕之旨意,此事使团众人冒生死之危而谋国之利,皆为功耳!”

朱棣返京

满堂寂静。

奉天殿上,除了早就知道口谕内容的李景隆和姚广孝,以及已经猜到的黄昏,大概还有解缙、黄淮、杨士奇之流猜到了这封口谕的内容。

是以并不讶然。

但其他人哪猜得到。

自南镇抚司审问使团,后在奉天大殿和黄昏对质之后,所有人其实心知肚明,伪造国书的事情是真的,黄昏所谓的陛下口谕,根本是在拖延时间。

但是现在……

陛下竟然捏着鼻子认了!

这简直不可思议。

黄昏在陛下那里,已经备受恩宠到了这等匪夷所思的地步了么,连伪造国书这种大罪,陛下都愿意帮他洗白。

其实个中原因大家也明白,毕竟不能让伪造国书的事情传出去影响宗主国的威信,所以需要将伪造国书的事情变成奉旨办事。

可陛下是何许人也。

哪能容忍臣子做这等忤逆之事,确凿国书是奉旨制造之余,按照陛下的秉性,口谕的下半部分就应该抓住两百京营士卒的牺牲做文章,让黄昏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并没有。

朱高燧甚至失落的问了一句李景隆,“没了?”

李景隆摇摇头,“没了。”

朱高燧大失所望。

李景隆则以询问的眼神看着身边的姚广孝,意思在说,姚少师,我这番口谕说得如何,陛下应该会满意吧?

姚广孝笑而不语。

有了这道口谕,黄昏不仅无罪还有功,现在大家知道黄昏今日为何要主动认罪了,他在逼这封口谕的出现。

他若是一直洗不清嫌疑,很多事情无法操作。

端的是胆大心细。

但是——

有人不服。

左都御史陈瑛出列,指着李景隆问道:“敢问左柱国一句,您一直在应天,从不曾出过京畿,而陛下远在顺天,你是如何得到这道口谕的?”

此言一出又是满堂哗然,所有人议论纷纷。

对啊。

李景隆是如何得到口谕的,这不合理,若口谕是从顺天来的,那应该由顺天来的内侍宣读,为何要通过李景隆?

朱高煦看见了一丝希望,也越众而出,道:“我等皆知左柱国和黄昏交好,但这可是陛下口谕,左柱国想清楚了,若此口谕无中生有,这可是假传圣旨的大罪!”

其实朱高煦并不抱希望。

正因为这是假传圣旨的大罪,以李景隆当下的处境,他更不可能做这种事,只能说明这是一道真正的陛下口谕。

但朱高煦还是想不通,李景隆为何会有口谕。

李景隆就知道会这样,他如今在朝中,别看地位很高,曹国公、大柱国,位极人臣,薪俸也最高,但实则在夹缝里求生。

丘福、朱能这些人,大家贵为国公,平时是可以给李景隆脸色看的。

闻言笑道:“我为何会有口谕?”

暗爽。

很简单,因为老子李景隆和陛下关系好啊!

李景隆看着朱高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