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1章(1 / 2)

加入书签

又令人射书至阳安、汉、乐诸城,许以高官厚禄,劝降诸将。

对汉城守将蒋斌更是极尽夸赞,“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

钟会出身顶级士族,蒋斌亦是荆州系翘楚,自幼受其父蒋琬熏陶,颇有名士气度,回信钟会:“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脩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

战场上的局面虽然没有打开,但钟会的名声却传扬开。

汉中发生的一切,都快速传到沓中姜维面前。

目前为止,局面与姜维预想的一般无二。

接下来就是熬了。

看谁先精疲力尽。

阳安、汉、乐、黄金,钟会虽猛攻阳安关,姜维最不担心的就是此地。

城内两万精锐,可谓兵精粮足。

“钟会已成釜底游鱼,败局已定,大将军敛兵聚谷之策已然见效,马上便要入冬,何不封锁秦岭,断绝钟会补给?”形势一片大好,黄崇建议道。

姜维摇摇头,“魏军尚未有疲态,粮草还可支数月,不必急于一时。而且此战之关键在凉州!”

“杨峥?”

“汉中大战,关中空虚,杨峥厉兵秣马,顿兵姑臧,不取关中,意在何地?”

“难道杨峥也觊觎汉中?”黄崇皱眉道。

从雍凉形势而言,汉中已成至为关键之地。

蜀国保住汉中,就保住了国祚。

魏国若拿下汉中,进可取蜀中,退可协防关中,在战略上挤压凉州,逐步侵食陇右。

同样,凉州若拿下汉中,整个关中就被战略包围了,司马昭必定守不住,若杨峥心思大一些,经营好汉中,可南下灭蜀。

所以姜维以汉中为诱饵时,钟会就注定了会上钩。

但杨峥却按兵不动!

越是不动,姜维便越是心中不安。

“杨峥,世之虎狼也!既不出兵关中,又不出兵汉中,其所谋为何?莫非想趁汉中两败俱伤,而渔翁得利?”黄崇能想到的只有这些。

姜维却背负双手,走出屋堂,望着西面莽莽群山。

青山环绕,雪顶参天,碧空如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次,连姜维也没看破杨峥在图谋什么。

太原

“杨贼为何会按兵不动?”洛阳城内,司马昭与陈泰、陈骞、贾充、邵悌、荀勖等人也在商议着形势。

秋风渐深,寒意渐浓。

明堂内却温暖如春。

一张巨大的锦绣地图被架在正中,长安、姑臧、阳安关、汉城、乐城、沓中等等重要城池都被清晰标注出来。

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如果钟会拿下汉中,蜀国和凉州就被切断了,剩下的就是国力碾压,泰山压顶、各个击破了。

凉州军的确剽悍,但至今为止,没有决定性的胜利。

攻破长安,虽然重创了司马氏,却不是致命伤,并没有扭转双方的强弱形势。

“杨峥用兵,一向胆大而心细,犹如野狼,盯住猎物的弱点死咬不放,如果他不图谋汉中,则必有更大图谋。”陈泰盯着地图,目光来回扫动。

只要杨峥出兵长安,司马昭在洛阳集结的十五万中军就会压上去。

但现在杨峥不动,司马昭也就没有动的必要了。

钟会十二大军足以应对汉中局势。

“杨贼区区七八万贼众,入汉中则必死之局,攻长安,则力有未逮,所以只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贾充的话最符合当前形势。

洛阳诸人皆以为,上一次攻破长安,其实是诸多因素累积的结果,关中被劫掠,前前后后被消耗了一年,长安成了孤城,粮食匮乏才被攻破。

现在羊祜一万精兵,城池被加固,粮草军械极多,外围还有壁垒拱卫,早已成了铁桶。

司马昭恨道:“若果真如此,杨贼龟缩不出,倒也一时片刻奈何不得。”

这时陈泰的目光从地图上的姑臧顺着黄河向北移动,经过北地、朔方、九原、云中等地,忽然停留在雁门。

“雁门!”陈泰指着地图道。

“太原?”司马昭并没有多惊讶。

并州刺史石鉴这几个月传来的都是好消息。

不是斩首数百,就是收复汾阳、阳曲,加固太原防守。

石鉴还特别贴心的送来凉军的旗号、盔甲、人头……

功曹都仔细查验过,凉州的盔甲与中原的筒袖铠、两裆铠大不相同,直接以铁片锻打而成,每一块甲片上都有瘊子。

还有人头,羌胡脸色普遍偏黑偏红,还有不少深目高鼻的胡人,与并州的夷人差距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