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0章(1 / 2)

加入书签

除了跟青营摩擦不断,跟杨嚣、杨骏、杨济等雍凉士族的关系也不好。

此次主动离开中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以让两边都冷静一点。

当然,只要杨峥在,这种摩擦就会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卫瓘的话也提醒杨峥,河北还需要一员重将坐镇。

马隆都督幽并,卫瓘再都督青兖,一大半的中原都在降将系手中。

两人的忠心不用怀疑。

但权力太大,难免下面的人会有其他想法,一旦权力膨胀到某个临界点,或者朝堂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下面的人会推着他们更进一步。

作为皇帝,忠诚是一方面,制衡则是另外一方面。

杨峥深思一阵后,决定调张特坐镇邺城,假节钺,抚军大将军,冀州刺史。

杜预为豫州刺史,假节钺,镇南大将军。

庞青为并州刺史,安北将军。

马隆为幽州刺史,持节,镇北大将军。

卢钦继续担任淮北都督,镇东将军。

孟观为扬州都督,安东将军。

卫瓘转为监青兖诸军事,假节钺。

杨济为洛阳令,镇守洛川。

一个原则,不让任何一方的势力过于膨胀,也不能让他们束手束脚。

卫瓘领兵南下时,杨峥率邺城官吏出城相送。

“中原若定,江东不足惧也,臣此去,必然山东归心大秦。”卫瓘拱手道。

杨峥从未怀疑他的能力,“有伯玉在山东,大秦无忧,快则两年,慢则五年,天下必然一统,盛世指日可待!”

人要有追求,国家也是一样。

没有追求,会很快陷入纸醉金迷之中。

天下一统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

“能追随陛下,此生无憾矣!”卫瓘在马上拱手。

“卫令君珍重!”其他官员也纷纷拱手送别。

铁骑如云,簇拥着卫瓘南下……

拆除

三日之后,王濬返回邺城。

“臣有罪!”一见面就单膝跪在杨峥面前。

“公为国除害,不惜背负骂名,何罪之有?”王濬年纪比杨峥大了一轮,称呼上尊重一些,也能体现自己的诚意。

其实王濬没有任何怨言,孤身返回邺城,就已经得到了杨峥的信任。

随意征召一镇都督入朝,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司马家曾征召过王凌、夏侯玄、诸葛诞,除了夏侯玄,其他人都反了。

“陛下……”王濬感动的抬起头。

杨峥一把扶起,当皇帝跟大哥一样,能罩得住手下。

人家这么卖力,把脏活都干了,自己总不能翻脸不认人吧?以后谁还愿意为杨家为大秦卖命?

“大秦虽一统中原,然百姓穷困,士卒疲惫,国力虚弱,东吴窃据在侧,四方异族窥伺于外,士族豪强包藏祸心于内,诚为名臣用命之时也,公不可置身事外!”杨峥太了解王濬这类人了。

不爱钱,不好色,一辈子就好立功名。

果然,王濬一脸的感激涕零,仿佛找到了知音,“臣必万死不辞!”

跟人沟通要对症下药。

“朕拭目以待。”杨峥一个个大饼画下来,立即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所有大饼,王濬都接下了,“异族、豪右皆不足为惧,当此之时,因先灭东吴,南方无事,然后用兵于北。”

“灭吴?”

刚刚拿下中原,还未消化……

不过王濬不是第一个主张灭吴的,几个月前,羊祜便上了伐吴三策。

王濬拱手道:“江东内耗多年,实力早已大不如前,今钟会与陆氏争权,乃天亡之,陛下何不挟此大胜之机,令永安、襄阳向前挤压,试探东吴形势。”

“不过江陵陆抗大有其父陆逊之风,用兵如神,羊祜非其敌手。”

“陆抗虽是名将,只需一败,荆州土崩瓦解,其次,蜀中安定多年,实力恢复,罗宪六万大军训练多年,粮草齐备,战船充足,陆抗何惧之有。”

这跟羊祜的伐吴三策意思差不多,东吴只要败一次,江东就完了。

不能让东吴闲着,给钟会休养生息的机会。

陆抗这几年屡次攻打襄阳,全都无功而返,证明羊祜实力也不差。

见杨峥还在踌躇,王濬继续劝道:“此战并非灭国之战,而是挤压和挑衅,不毁坏两国盟约,让东吴疲于奔命,荆州、交州、扬州可三路齐进,屯田于江淮之间,自有吴人来投。”

杨峥懂了,用后世老美的话说,这叫战略再平衡……

大秦往边境上加大筹码,江东跟不跟?

若是不跟,则先前渗透挤压,侵蚀吴国的战略空间。

若是跟了,就是国力对抗了,以东吴的实力跟现在的大秦玩国力对抗,无异于找死了。

“善。”杨峥欣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