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1 / 2)

加入书签

刘晋看着众人的样子,也是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刘晋也是有自己打算的,年纪大了的人都是老油条,捞好处厉害,做事、学习就不行了,年轻的人就如同是白纸,比较好塑造,学习知识、技能起来也更快。

自己村里招一批人,先放西山这边做做工,培训一下,上上夜课,学习基本的知识,日后才可以慢慢的根据情况再来重用。

听到刘晋的话,在场的这些当家人一个个也是露出了笑容,和以往一样,家家户户都有份,谁也别去争,别去抢,现在需要烦恼的是到底该让家里的老几去跟着刘晋了。

“晋哥儿,我们下河屯人虽然穷,但是这做事我们是脚踏实地的,这谁要是跟着你不好好学,不好好做事,回头你跟我说,我保证不打死他~”

周爷爷听到刘晋的话,也是代表村里人表了态。

“对,对,能够跟着晋哥儿,那是造化,谁要是不珍惜,就别回村,不然肯定打断他腿。”

其他人一听,也是赶紧一个个都嚷嚷着说道,吓的一些过来凑热闹的年轻人也是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腿,顿时觉得一阵寒气往上冒。

“除了招一些人跟我做事之外,我也准备在我们村里这边搞点赚钱的买卖。”

刘晋点点头,接着又缓缓的开口说道:“大家伙帮我建房子的时候应该都看到了,那一个个奇怪的池子一样的东西。”

“我也是实话和大家伙说了,这也是我准备的一个赚钱的买卖,到时候少不了要大家帮忙出力。”

“规矩也是一样的,每家每户先出一个劳动力,给我做事包一顿午饭,每个月也是1两银子。”

雪盐的生意肯定是要扩大的,但是这个秘密却是依然要保密,这也是刘晋为什么要设计复杂的流水线作坊的原因。

到时候不重要、不关键的步骤就让村里人来做,其中核心重要的步骤还是让赵黑山一家人来负责,尽可能的保密。

不过刘晋也是清楚,这个秘密不可能保密太久,村里人做久一点,自然也是能够慢慢的猜出这买卖肯定是和盐有关。

但只要这核心的秘密和方法掌握自己人的手中,刘晋就不怕大家知道这雪盐的事情,而且只要给刘晋一些时间,到时候在京城这边跟着弘治皇帝混个一官半职之类的。

纵然是大家知道了雪盐是刘晋这边弄出来的,那些眼红的人,诸如唐老虎之流的,想要打雪盐生意主意也是需要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如果没有去京城遇到弘治皇帝,刘晋还真心是不敢如此大规模的招人,只能够偷偷摸摸先招一些信得过人,慢慢扩大规模,而且还要生怕唐老虎来找自己的麻烦,担心这雪盐的事情被其他人所知道。

张家

昌黎县县城一座巨大府邸的门口,一辆四轮马车缓缓的停泊下来。

赵二虎和张虎率先下车,接着门帘掀开,刘晋也是走了出来。

此时的刘晋身披大衣,头戴方巾,一副富贵人家子弟的打扮,再加上原本就长着一副好皮囊,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的俊秀、儒雅,卖相相当不错。

刘晋下了马车,仔细的看了看眼前这个巨大的府门,门面非常大,门槛也非常的高,到人的膝盖处,巨大的铜钉排列的整整齐齐,门口两个方形的狮子门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书香传家的家族。

门前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张府’两个字,两边巨大的门柱上面贴着一副对联,上书书香百味依芸草,下对门第千秋仗后人。

“倒是有点像家训的意思,书香传家~”

刘晋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古代的大家族还是非常注重这些的,特别是有些能够经历千年的大家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家风、家训。

眼前这个张家正是昌黎县内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家族子弟众多且能人辈出,据说有人甚至做官做到了三品大员,是整个昌黎县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了。

朝中有人当官,这张家自然也是非常的兴旺,家族势力不仅仅遍布整个昌黎县,甚至于在永平府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昌黎县绝对是妥妥的地头蛇,整个昌黎县有三成的土地都是他们张家的,在这里要办任何的事情,那都是少不了要和张家打好招呼来。

张家能够雄踞昌黎县不仅仅是靠自己家族子弟众多、能人辈出,更重要的是张家很擅长合纵连横,通过联姻的手段,在整个永平府、昌黎县内营造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关系网。

对于永平府或者昌黎县内涌现出来的青年才俊,张家一向都是非常舍得投资的,刘晋的名声现在在京城传开,慢慢的也是传回了昌黎县。

自然而然也是进入了张家的视野之中,刘晋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张家这边就已经托人向刘晋的母亲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尽管刘晋对此并不感兴趣,不过过完年却还是不得不来张家这里专门拜访一趟,也算是礼尚往来,当然最重要的是暂时不能得罪了这张家,刘晋还要靠雪盐的生意发家致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