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6章(1 / 2)

加入书签

身为徽商当中的盐商,祝本端和冯相自然是知道这些海商的。

在江南地区,如果说有钱的话,他们这些徽商可以首屈一指,接下来就是这些出海的商人和家族了。

徽商和大海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垄断,都是做垄断买卖,特别是盐商和海商,那是绝对垄断的地位。

盐商的垄断地位主要是依靠朝廷的盐引制度来形成的垄断,他们掌握了朝廷的盐场,自然也就掌握了盐这个买卖,只是现在被长芦盐场给打破了,盐商没落。

海商的垄断地位,一个是靠朝廷的海禁政策,另外一个就是靠这些倭寇和海盗,每一个出海的海商或者家族,几乎都和倭寇、海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这点,祝本端和冯相是很清楚的,都是江南地区的人,彼此很多都是有联姻的,岂有不知的。狗狗

“会~一定会~”

冯相郑重的点点头说道,非常肯定。

“他们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再不折腾下的话,他们就没有任何的出路了,这南洋的财路再断掉,他们就没戏了。”

冯相笑了笑说道,江南地区的人还从来没有如此的狼狈过。

朝廷之上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连经济上面也是如此,他们这些徽商、盐商日子难过,这些海商的日子也难过。

其实对于江南地区的这些海商来说,最稳定的财路还是前往倭国和朝鲜的航线,朝鲜和倭国与大明的联系非常紧密。

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深受大明的影响,大明的东西在倭国和朝鲜都非常的畅销,因为这两个国家上流社会的人什么都是向大明学习的。

朝鲜和倭国上流社会的人都以说大明话,写汉字、读唐诗宋词为荣,这大明的茶叶、布匹、丝绸、瓷器等等绝对抢手货。

另外,前往朝鲜和倭国要更近一些,又更安全很多,是稳定的财路。

只是现在被北方的天津港给抢的干干净净,江南地区的海商根本就竞争不过,失去了这个重要的财路。

前往南洋地区的财路,路途比较远,而且风险更大,一旦运气不好,遇到台风的话,那就要血本无归。

失去倭国和朝鲜的财路,江南地区海商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既然你如果肯定,那为什么还要去南洋,一旦有个不测。”

祝本端一听,又问道。

“因为我觉得这些海盗和倭寇肯定不是天津远洋贸易行的对手~”

冯相笑了笑说道:“你看到天津远洋贸易行的船了没有,这些船不单单是商船,其实也是战船,两边的船舷都有几排炮孔。”

“去年的时候,江南地区的海商当中不是传了一件事情,说江南地区的大海盗、倭寇联合想要洗劫前往琉球的船队。”

“结果全军覆灭,琉球城的船队却是毫发无损。”

“我一直以来都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始终斗不过那个刘晋,斗不过他们。”

冯相微微笑了笑,接着转个身,背靠着船舷,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继续说下去~”

祝本端顿时就来兴趣了。

“这段时间我们在天津、京城,你有没有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

冯相看了看祝本端问道。

“特别的东西?”

“你是说天津这边的高楼大厦?还是说水泥路?”

祝本端想了想说道。

天津新城的繁华,确实是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围绕着天津港口附近,天津这边也是形成了一个差不多几里路的商业街区,非常的繁华,非常的热闹。

“不,这些都表面的东西,真正特别的东西是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

冯相摇摇头说道。

“工厂、作坊?”

祝本端微微惊讶。

“对,根据我的统计,单单是天津这里,大大小小的工厂和作坊加起来足足有上万家,其中单单是水泥厂就有几百个,各种各样的作坊、水泥厂,非常的密集,用工的人数也是非常多。”

“这些在我们江南地区是根本看不到的,我们很难看到密集的工厂和作坊,即便是有,顶了天也不过是几百人、上千人的作坊,数量也不会太多。”

“可是在京津地区,几百人、上千人的工厂、作坊根本就不算什么,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工厂、作坊都要。”

“如此巨大的工厂和作坊,该如何管理?”

“还有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你难道就没有仔细的去看一看?”

“非常的标准化,你看看这海面的这些船只,只要是天津造船厂出来的船只,几乎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差别,这是非常可怕的。”

“还有京城密云铁厂生产的铁器,玻璃厂生产的玻璃制品,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布匹等等,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仅仅产量大,而且质量好,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差不多,很难找到差异,都好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