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47章(1 / 2)

加入书签

所以他们想要再高升一步,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了,做到布政使这个级别已经是天花板了,但如果刘晋这个吏部尚书愿意推荐他们的话,他们也未尝没有希望能够再高升一步。

布政使就是布政使,但和六部尚书相比,总归是差了很多的,纵然是将来荣归故里的话,以尚书的位置退下来,和以布政使的位置退下来,差别是相差很大的。

刘晋好不容易来南方一次,湖广和江西离南京也近,坐船的话,沿江南下,很快就可以抵达,自然是少不了过来向刘晋汇报下自己的工作,同时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争取下朝廷对各自地方的支持。

“刘公,自前年京城一别,一年多未见,你风采依旧啊。”

魏英看着刘晋,笑着拉开了话题。

“哈哈,魏公说笑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了起来,然后想了想问道:“湖广这边情况都还不错吧?”

“托天子的洪福,又要感谢朝中诸公对湖广的支持,湖广这几年发展的还可以。”

“这几年一直都风调雨顺,粮食产粮也年年提高,这也多亏了刘公当年坚持建议朝廷设立粮农司,在全国各地推广良种和好的耕种办法,所以湖广这边才能够年年丰收。”

“去年湖广地区的粮食产量比前年提高了两成,高产水稻和机械化的推广,以及稻田养鸭的办法推广下,不仅仅粮食获得丰收,而且湖广的鸭子产量也是已经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可以向京津、淞沪、南京输送上千万只鸭子。”

魏英向刘晋汇报湖广情况的同时也不忘拍下刘晋的马屁。

“那就好,那就好~”

“这都是湖广人自己辛辛苦苦努力和劳作的成果,勤劳、智慧的成果。”

“我想陛下如果听闻了这个消息,肯定会更加高兴的。”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湖广布政使魏英在这方面确实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大力推广高产水稻,推广蒸汽耕地机、收割机和碾米机,提高机械化耕种,同时从江南这边学习到了稻田养鸭的办法,就是在稻田之中种稻子的同时又养鸭子,不仅仅可以清除稻田之中的病虫害和杂草,还可以给稻田增肥。

提高了产量的同时,养的鸭子也是大规模的向外省出售,增加了收入。

为了这件事情,湖广这边甚至于还专门资助了大明皇家理工学院这边研究如何大规模的对鸭子进行育种和繁殖,并且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能够大规模的繁育鸭子,这使得稻田养鸭的计划能够在湖广大规模的执行和推广。

这事情刘晋是知道的,对这个魏英的印象也是很不错。

自古以来,其实只要给出了方向,自然就不会缺乏各个方面的人才,很多封疆大吏为了提高政绩做出的很多事情都让刘晋瞠目结舌,不得不表示佩服。

牛叉的江西

刘晋对湖广这边的肯定,也是让魏英高兴不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辛辛苦苦的努力耕耘一方,求名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更多的还是为了能够更进一步。

魏英和高江两人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官员了,说实话,如果不能再进一步的话,按照大明规矩,这地方官员65岁就要退休了,也就干不了多久。

但如果能够升到京官的话,就可以干到70退休,并且京官除非是身体实在是不行,一般都会留任一两次,干到80岁都可以的。

就像现在的内阁首辅刘健,现在都已经七十六岁了,按理说早就应该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但是他身体好,又弘治皇帝的老师,干到八十都可以。

事实上明朝很多有名的大臣,像王直、王恕、杨仕奇等退休的时候都已经八十岁了,六十多岁在京官里面都算年轻人了。

如果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你六十多岁说要退休,给天子上书请恩赐归乡养老,一般都会同意,天子对你没什么印象的话,根本就不会挽留你。

京官就不一样了,天天在天子的面前晃来晃去的,混脸熟了,即便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又没有什么太大的才华,天子也会按照惯例挽留你一二。

像李东阳,他在弘治十四年的时候,脑袋晕眩,再加上自己的长子病死,他多次请辞,弘治皇帝都没有准许,到了弘治十七年又生病了,多次乞求退休,依然不准。

这一方面是因为李东阳确实是有才华,是能臣,弘治皇帝需要他的辅佐,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是京官,还是内阁大臣,多次挽留也是常规操作了,你要是地方官员,纵然是有才华,可是皇帝对你不熟,哪里还会挽留你。

至于说其他的官员,除非是跟你是很好的故交好友,不然巴不得你赶紧让出一个位置出来,这样好安排自己人顶上去。

所以魏英听到刘晋的话,自然是很高兴,特别是最后那句,如果弘治皇帝知晓的话,必定会更加高兴,这让他更是激动。

这事情干好了,还要让上面知道,特别是要让天子知道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天子对你有好的印象,升迁提拔就跟坐火箭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