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27章(1 / 2)

加入书签

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自古以来这功劳越大者往往最终都没有善终,不仅仅自己没有善终,连带着自己的家族都会一同牵累。

尤其是像刘晋这种,权倾朝野又富甲天下,另外在文臣和武将勋贵集团都有着巨大影响力和关系的人。

这样的人放在任何的朝代几乎都是不可能善终的,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几乎没有一个这样的人能够最终获得善终。

往往最后都是得不到善终,还连累了自己的家族。

功高震主,这绝对不是假的,而是历史上一次次用鲜血来写出来的警世之句。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像刘晋这样的能臣,那是既喜欢又害怕,喜欢的是有这样的能臣,国家可以变得繁荣昌盛起来,害怕的是这样的能臣是否会抢夺自己的江山,会夺走自己的宝座。

所以有些时候,即便是宁可错杀,也会抱着不放过的心态来杀掉这样的大臣。

现在也就是还有弘治皇帝,弘治皇帝的心胸足够大,也足够的仁慈、宽厚,所以才能够容下刘晋这样的能臣,也能够让刘晋得到善终。

如果现在刘晋不走。

等过些年弘治皇帝走了,到时候正德皇帝能否放了刘晋?

这估计要打一个问号了。

别说什么和天子关系好,自古以来和天子关系好又死在天子手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汉景帝可以将自己的老师腰斩、唐玄宗可以赐死自己的爱妃杨贵妃、朱元璋可以杀了那些自己起家的兄弟、功臣。

这朱厚照未来为了政治需要杀了他刘晋又有什么稀奇的。

更何况,刘晋以后要是再立下什么功劳了,到时候又该如何封赏刘晋了,这封无可封的时候,是不是就该和历史上一样杀了?

即便是再正德皇帝这里不出事,但你能够保证到了下一个皇帝的手中时不出事?

“有时候登山并不难,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往上爬,总是能够到达最顶峰的。”

“但是登山容易,这下山的时候可就不容易了,能够完好下山的可不多啊,很多时候都是摔下来的,摔的粉身碎骨。”

刘晋看看徐光祚,笑了笑说道。

“我为什么将我的儿子们都尽可能的分到海外去?”

“我为什么当初要带着我们这些勋贵集团们在海外建立南非殖民地,还不是为了给我们这些勋贵们留一条后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早在几十年前的时候,我都已经在为自己留后路了。”

“嗯!”

“你是对的,是我太年轻了!”

徐光祚听完也是郑重的点点头深表赞同。

“这个世界少了谁都一样要转的!”

大河南

伴随着刘晋辞去了内阁首辅,王守仁被任命为新的内阁首辅,钟番为次辅,同时李昆入阁成为新的阁老。

朝野上的变动还是非常平稳的,依然还是实干派官员的天下,当然现在主要是守旧派的官员已经所剩无几了,朝野上的官员几乎都是实干派出身的官员。

大量的官员几乎全部都是在地方各省有着履历,有着较为丰富的地方主政经验,也都是讲究办实事的官员,因为不办事的官员早就滚回家养老去了,又或者是送到南京去养老了。

刘晋的离去并没有影响大明现有的国策,王守仁、钟番、李昆等人依然还是延续着刘晋以前所制定的那一套。

这也是让刘晋更加的放心下来,大明不会出现人走政熄的现象,毁掉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时间打拼的成果。

当然了,刘晋辞官之后,那几乎是完全放下了一切,不再厉害朝野上的事情了。

这是刘晋一贯的原则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事的时候就不要去瞎折腾,真正自己管事了那就要好好的工作,好好的去做,像样的去做。

所以当朝野上在进行一番人事变动的时候,当百官都在向王守仁这个新内阁首辅祝贺的时候,刘晋这边已经带上了自己的两个老婆、几个小妾踏上了环球旅游的路程。

河南开封火车站。

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一列火车缓缓的开进站台。

很快,大量的乘客纷纷走出车站,穿着普通的刘晋带着自己的家眷赫然也在其中。

大河南是刘晋的第一站,刘晋准备在河南带上个把月的时候,好好的在河南这里游玩一番。

刘晋一家人刚出车站,自己府上的下人早早的就已经抵达了这里,准备好了车辆,安排好了住宿等地,让刘晋这个旅游和出行都显得无比舒服。

刘晋之所以要将第一站选择河南,主要是想要过来看看这个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

在后世河南省人口众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出了很多的名人、能人,在这里也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可以游玩的地方。

像刘晋就准备去看看开封这里的地上河、去嵩山少林寺这里看看十八铜人、去龙门石窟这里看看石头等等,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将河南有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